首頁 > 法律專欄
發佈日期:2025/11/18 隨著社群行銷與電商平台盛行,越來越多業者透過網路銷售商品或推廣品牌。然而,在經營過程中若忽略法律風險,可能面臨行政裁罰或民事糾紛。
發佈日期:2025/11/18 當今網路詐騙手法層出不窮,從假投資平台、假網拍釣魚網站、假連結到冒名親友詐騙,受害人往往在轉帳後才驚覺受騙。若不幸遇到詐騙,第一步應立即中
發佈日期:2025/07/14 目前新負責人已與承購戶聯繫,準備安排召開協調會議,祈能順利達成共識,順利交屋。
發佈日期:2025/06/03 知名手搖飲品牌COMEBUY因使用「海神」作為茶飲品名,遭擁有「海神」茶葉商標的原告提告,求償逾2,300萬元並波及全台約140家加盟店…
發佈日期:2025/05/09 許多人以為,只要在刑事案件中獲得不起訴處分,就能免除一切法律責任。然而,刑事的不起訴,並不等於民事上不需負責。...
發佈日期:2025/04/23 告誡帳戶在會持續被限制5年無法正常使用。不起訴不等於解除告誡帳戶,必需主動於30日內提起訴願,才有機會解除。人頭帳戶被告,務必保存好相關對
發佈日期:2025/03/28 網路霸凌可以說是最普遍的一種網路犯罪型態了,但在我國並不被慎重看待。
發佈日期:2025/03/23 你以為在蝦皮賣東西只要會上架就行了?小心踩雷,最高罰款200萬!...
發佈日期:2025/03/08 檢方在偵辦王大陸閃兵案時,意外在其手機內發現教唆毆打司機的影片,並探討其蒐證是否合法。檢方查扣手機需依法院搜索票或當事人同意,但即便如此,
發佈日期:2025/03/04 不同的平台類型受到管制的範圍程度不同,但主要規範的會是提供資訊儲存服務類型的平台。舉凡如日常生活我們常用之Youtube、Facebook
發佈日期:2025/02/28 知蝦、拚多多等採集軟件的合法性涉及多重法律風險。無貨源銷售模式利用平台間的資訊落差獲利,但使用爬蟲或第三方工具擷取數據,可能違反個資法、未
發佈日期:2025/02/24 日前,賴清德總統與數位發展部表示,為推動《促進資料創新利用發展條例》在今年完成立法。預計的草案方向略以: